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问题多

再次宣传问题多理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19: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原帖就是说摄影将来肯定走现代艺术的路子,其中包括模糊和抽象。你非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抽象上,而且是局限于棋盘格,说人人都模仿那个没有发展前途。问题是,我从来就不认为任何艺术领域靠模仿前人会有任何实际意义,模仿大师你就是模仿得再像也还是模仿。对于模仿,只要你是积累的过程,我从来就没有担心过。就像这里有人学习别人的技术,那怎么可能是问题?但是如果作为艺术的前沿靠的是模仿前人,那才是没有前途。毕加索就一个,别人成不了毕加索。同样,Mandrain也就有一个,别人成不了他。他们两个人在艺术史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抹杀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19: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我过去一直是在在黑暗中摸索,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放弃写实,走抽象化。

我觉得“概念化”不够准确,而“模糊化”实际上是把事物(包括景物)抽象化的一种手段。

我也觉得纯粹的“糖水片”(典型的写实工作)已经走入死路了,构图规矩、曝光精确、对焦准确、色彩艳丽、色调明快、……任何一点的完美都是摄影者追求的,但是却是少了生动、少了活力、少了思想(或许说“思索”更确切一点)……之所以说是“”写实工作“就是因为整个摄影过程基本上就像上班工作一样,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程序——就像我上个星期天出去拍雪景的过程:我开车沿着公路走着,看到了雪景,哇!真好看,停车,掏出相机,四下到处瞄着,构图、测光、按快门、看review,不好看,再来一次,再看,行了;心里一边感叹着”真美“,一边上车接着走……下车,掏相机、四处瞄,构图、测光、按快门、review;上车、停车、掏相机、……回到家中,我看着那些按快门后的结果,挑出一些相对好看的的”影子“,然后开始”处理“,贴到网上时再搜肠刮肚地憋出几个似是而非的、语焉不详的汉字,企图赋予这些”影子“一丝生命……

如果可以用“概念法”来描述问题多“我所拍的或我想拍的是要表达我自己的——用概念(主观思想)指导摄影”的摄影理论,我觉得这赋予了摄影者更广泛的快门空间,也就是说“什么都是可以拍摄的对象、主体和主题”,摄影从此就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表达思想的创造活动,而不再是看见美丽的景色、有趣的事物、意料之外的事件、……而被动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了。

但是,但是有很多人摄影的目的是在与体验一种“控制”——对相机的控制、对景物取舍的控制;“获取”——看见好看的想拿回家独享或分享;“检验”——对艺术敏感、审美情趣的有意或无意地证明,在这些体验的过程中感到愉悦。

过于思辨的摄影活动,恐怕不是许多人的休闲活动。

当然,当然正是由于思辨了,所以问题也就多了,也就更需要思辨了……问题就更多了……

我的理解是“概念法”也可以拍出“糖水片”,也可以不模糊,但是不是可以不“抽象”我还得想想。

我曾经拍过一张照片,在单位的院子里,可是单位同事没有一个看出是在哪拍的。其实就是一个平面、两条直角线,两条平行线——非常清晰、非常抽象。

(新闻片和纪实片不在讨论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19: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贴了。

理解错了。我是说,缺乏内涵的抽象(苍白)不应该是未来。(当然人人模仿也不是前途)
写实并不等于模仿前人。我们讨论的是个内容跟形式的区别。我说东西要有内容。你说形式上要怎样怎样。我说,行。什么形式随便,只要有内容就行。而你举的一个形式(抽象)我觉得抹杀了内容。所以不看好。 

我注意力集中在抽象上因为我同意模糊啊!我得找那个我不同意的来反驳是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19: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社员甲 于 2008-8-18 19:51 发表
我觉得我过去一直是在在黑暗中摸索,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放弃写实,走概念化。

是不是这意思?


概念化这个词太空洞了。需要定义。(我怎么又写上了。。真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0: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社员甲 于 2008-8-18 19:51 发表
我觉得我过去一直是在在黑暗中摸索,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放弃写实,走概念化。

是不是这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0: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社员甲 于 2008-8-18 19:51 发表
我觉得我过去一直是在在黑暗中摸索,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放弃写实,走概念化。

是不是这意思?


不完全是概念化,但是模糊和抽象是两个可以发展的方向。不是说其他的领域就不会有发展了,但是正如我昨天说的,已经都嚼烂了。我认为这两个领域开发得实在不够。弄着弄着就觉得没劲了。要有突破自然非常难,但是平时摄影的时候注意憋新点子我认为很重要。

连带回答UWB的问题,概念化就像概念车,是有一定超前意义的,靠理念指导摄影。比如汽车的设计中加入环保概念、智能概念。摄影者用自圆其说的概念来指导摄影就像做一篇篇的论文,先有想法,搞出结构和逻辑,然后设计出实现这个想法的一组照片。现在这个概念工作往往是事后在办影展的时候才做。但是看德国那位,组织自己的照片,前后顺序就颠来倒去了很多次,就是要把概念加进去。概念化方面的突破说难也不一定就那么难,有很多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都可以拿来就用。很长时间以来,艺术界喜欢表现得anti-intellectual。但是苍白空洞的根本就是因为没有支撑的理论。一张随意拍出来的照片,就是再震撼,再让你共鸣,如果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话,看上500遍以后也就没什么劲了。

我前面转贴的那张HCB,比他其他的作品写实性都差,而且显得有点乱。但就是因为是一张概念化的摄影,体现了他本人对几何关系的理解,才让人越琢磨越有门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0: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WB 于 2008-8-18 19:54 发表
最后一贴了。

理解错了。我是说,缺乏内涵的抽象(苍白)不应该是未来。(当然人人模仿也不是前途)
写实并不等于模仿前人。我们讨论的是个内容跟形式的区别。我说东西要有内容。你说形式上要怎样怎样。我说,行。什 ...


需要注意的是模糊化不等于不写实,你如果看印象派,那也是写实。我在谈模糊化和抽象化的时候是指艺术门类发展的前沿趋势,从来就没涉及缺乏内涵的抽象,更不涉及跟风。但是,我从来不担心别人跟风的模仿会成为艺术门类发展的趋势,因为那些东西早晚淘汰。

我也从来没说过写实等于模仿前人。我那是针对莱卡司机说的我就愿意模仿大师说的。我认为迷信大师和迷信设备本质上是一样的。我认为Mandrain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不可模仿的,因为他提供的是概念。别人只有可能从他那里获得灵感。别人模仿他的作品,太容易了,但是没有人会正眼看。其他大师的作品还真没有这个本领,原因是Mandrain是抽象到了不能再继续抽象的地步。他要是没有那么强的哲学理论做基础,他的作品不可能活到现在。不能因为模仿他的作品很容易,就说他的作品没有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21: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问题多 于 2008-8-18 20:46 发表


不完全是概念化,但是模糊和抽象是两个可以发展的方向。不是说其他的领域就不会有发展了,但是正如我昨天说的,已经都嚼烂了。我认为这两个领域开发得实在不够。弄着弄着就觉得没劲了。要有突破自然非常难,但是平时摄影的 ...


1?我还没写完,怎么就发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1: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社员甲 于 2008-8-18 21:22 发表


1?我还没写完,怎么就发表了?


同意你说的,比我说得简单明白,嘿嘿。我老控制不住我的脑袋,没事总跟自己斗争,然后就跑出去跟别人斗争了。问题确实越来越多啊,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2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问题多的老战友, 我有必要出来支持一下问题多

问题多的理论里线头很多,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看晕了. 我用理工科的方式来梳理一下, 拧出水分, 加入H2O, 表述如下:

1. 摄影之本质是"主观表达", 所谓"客观表述"也是"主观表达"的一种, 新闻和社会摄影也不例外, 嘿嘿, 有什么好例外的?

2. 模糊与抽象, 作为"主观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具体实践将"概念先行"的创作思想非常强烈地表达出来, 在现代艺术越来越重视"概念"的大环境下, 模糊与抽象的摄影作品会越来越多地见于媒体, 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22: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总算看明白了。


原帖由 不道 于 2008-8-18 22:17 发表
作为问题多的老战友, 我有必要出来支持一下问题多

问题多的理论里线头很多,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看晕了. 我用理工科的方式来梳理一下, 拧出水分, 加入H2O, 表述如下:

1. 摄影之本质是"主观表达", 所谓"客观表述"也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22: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道 于 2008-8-18 22:17 发表
作为问题多的老战友, 我有必要出来支持一下问题多

问题多的理论里线头很多,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看晕了. 我用理工科的方式来梳理一下, 拧出水分, 加入H2O, 表述如下:

1. 摄影之本质是"主观表达", 所谓"客观表述"也是" ...


第一点上问题多的理论是在拿起相机之前就已经”概念先行“了,但新闻和纪实片的那种貌似客观实际也是主观的表达是在客观事物产生、或事情发生之后的,所以那些靠这个挣饭钱的他们的”主观“范围受制于”客观“发生。我的理解问题多的要点是:先在家里主观好喽,然后拿起相机出门找客观(当然家里也可以找客观。问题多就是客观存在嘛,怎么能没问题呢?)。

第二点我觉得你是正确的是当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8 23: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社员甲 于 2008-8-18 22:39 发表


第一点上问题多的理论是在拿起相机之前就已经”概念先行“了,但新闻和纪实片的那种貌似客观实际也是主观的表达是在客观事物产生、或事情发生之后的,所以那些靠这个挣饭钱的他们的”主观“范围受制于”客观“发生。我 ...


也未必, 新闻并非都是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 纪实就更别提了.

摄影作为一种"主观表达"的手段, 在其发展初期, 其"客观描述"的特性最为大家重视. 现在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 其"主观"特性必将越来越被大家接受. 绘画走的其实是同一条老路, 只是其转型发生的比较早而已, 当年汉某帝不就是因为毛画师的"主观表达"王昭君不够客观而剁了Y的脑袋么. 乊乊, 凡事都有个过程, 对摄影的期待也需要"与时俱进"么, 虽然在新的"客观描述"手段推广之前(全息摄像的时空复原?), 人们对摄影的"客观性"的期待还将继续, 但这不影响理论家们"先走一步"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3: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道 于 2008-8-18 22:17 发表
作为问题多的老战友, 我有必要出来支持一下问题多

问题多的理论里线头很多,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看晕了. 我用理工科的方式来梳理一下, 拧出水分, 加入H2O, 表述如下:

1. 摄影之本质是"主观表达", 所谓"客观表述"也是" ...


你这个总结得也很清楚。我之所以在一开始就把新闻和商业拿出来,是因为新闻摄影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你不能随意地改变。比如没问题脸变得不清楚那张,作为新闻拿到哪家报社,人家肯定都不能用(否则我真可以到北京日报糊弄一下说那是窦唯了,嘿嘿);另外商业类的摄影的主顾是客户,他对哪儿不满意,你就得按照他的意思来。跟我们张大艺谋导演的开幕式似的,有些因素不能自主。确实我同意这两类里面也有主观的成分,但是确实涉及到作为创作者,吃人家嘴短,你是否能够就范的问题。

第二点奏是它了。

还有第一个第三点,涉及到艺术评论,参见我对满人钓鱼女的评论,那就是问氏评论法的一个尝试。

有了这三驾马车,主观先行的理论就在创作的各个层面锐不可挡了。

好!谢谢老北和知不道。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00: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道 于 2008-8-18 23:18 发表


也未必, 新闻并非都是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 纪实就更别提了.

摄影作为一种"主观表达"的手段, 在其发展初期, 其"客观描述"的特性最为大家重视. 现在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 其"主观"特性必将越来越被大家接受. 绘画 ...


说得正是啊,哪天我们再找个词儿杀一盘,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网站

GMT+8, 2024-6-8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