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澳洲大头

华为到底做了什么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8 03: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这些数据怎么就说明了“柯达用打价格战的手法,逼垮乐凯,然后再把价格涨回来”——这是你一开始的论点,我反驳的也就是这个——乐凯的灭消不是与柯达与它竞争造成的。


狮子在吃鹿呢,豺狗敢争?也就吃点剩的。

好吧,现在世界上的问题是乍得再跟美国竞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8 05: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这些数据怎么就说明了“柯达用打价格战的手法,逼垮乐凯,然后再把价格涨回来”——这是你一开始的论点 ...
社员甲 发表于 2012-10-18 03:50



   你怎么还没有看出来啊?那文章上来就明说了,柯达和富士之间的默契就是用价格战占领中国市场,然后再涨价。这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连柯达的人都从来不否认这一点。他们的竞争关系就是先低价倾销,当挤垮对手之后,当然它没说那对手是谁。但是挤垮就涨价是他们在别的国家都已经用了的手段。你以为一个身经百战的柯达公司居然眼睛里只看到富士的存在,整个没有意识到乐凯是中国新兴的幼稚产业?我很不好意思地告诉你,在中国入关谈判的时候,乐凯和柯达的关系就被双方拿出来当例子说。你以为你们美国老大什么都不在乎啊。中国帮着美国挤掉了富士10的份额,结果其中一大部分让乐凯拿走了。美国人很不高兴呢。
还真没见过你这么卖力地替洋鬼子遮羞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8 09: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怎么还没有看出来啊?那文章上来就明说了,柯达和富士之间的默契就是用价格战占领中国市场,然后再 ...
问题多 发表于 2012-10-18 05:02



那篇文章被你用来作例证实在是不够好,因为我也可以用那篇文章作为我的例证,那篇文章的思维是典型的“参考消息”式的。

柯达的竞争对手是富士,对富士也是一样,而乐凯也就是个小渔翁,它之所以可以生存正是因为柯达和富士竞争激烈,给他们留下了生存空间,或者说乐凯做的是niche market. 至于被双方作例子,也能想像是各说各的。

柯达便宜不是因为乐凯便宜,而是因为富士便宜,要不乐凯干嘛不跟柯达或富士一个价呢,利益最大化嘛。

也不明白干嘛为几十年没长进的乐凯提虚劲,爱国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8 15: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篇文章被你用来作例证实在是不够好,因为我也可以用那篇文章作为我的例证,那篇文章的思维是典型的“ ...
社员甲 发表于 2012-10-18 09:19


这么说吧:如果柯达的竞争对手只是富士,那么富士损失很大一部分市场之后,柯达可以顺理成章地提价,但是它没有。而且消费者调查表明,即使在中高收入的用户群中很多人对乐凯和柯达也是无所谓的态度。也就是说,他们敏感的是价格,而不是质量。这时候柯达提价就意味着把更多的用户让给乐凯。乐凯在前一阶段是渔翁得利,但是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就已经是柯达的一个重要竞争对手了,因为中国当时确实有很多只对价格敏感而对质量不敏感的用户。你总是在用你的消费心态去揣摩大众,可是你当年就是摄影大师了(不是诺贝尔封的哈),属于对质量更敏感的人。不属于大众消费群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8 16: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吧:如果柯达的竞争对手只是富士,那么富士损失很大一部分市场之后,柯达可以顺理成章地提价,但是 ...
问题多 发表于 2012-10-18 15:34


富士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为什么柯达就一定要涨价?有这么做生意的吗?

1 富士损失了市场,谁得益?
2 柯达要是涨价,谁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19: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吧:如果柯达的竞争对手只是富士,那么富士损失很大一部分市场之后,柯达可以顺理成章地提价,但是 ...
问题多 发表于 2012-10-18 15:34


好家伙,二位在这研究商战呢。

老甲本身就是奸商。你跟他辨论商场上的事,这家伙肯定占便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8 21: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士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为什么柯达就一定要涨价?有这么做生意的吗?

1 富士损失了市场,谁得益?
2 ...
社员甲 发表于 2012-10-18 16:08



给你转贴了内容你连看都没看啊?

富士损失了10%的市场,乐凯得到了一多半。如果只有柯达是富士的竞争对手,也就是说只有这两个之间才有替代关系,而人们不认为乐凯是替代品的话,他们必然会在富士供货不足的时候转向柯达。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富士损失了市场,得益最大的是乐凯。这说明乐凯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是富士的替代品,而不是只有柯达才是替代品。而根据那个收入偏好来看,对乐凯和柯达表示无所谓的人占了很大一块。也就是说这些消费者认为二者之间是替代品的关系。事实上柯达在富士受到打击之后并没有提价,而是在乐凯2006年转产之后马上决定提价了。这是怎么回事?劳驾你用数据忽悠,不要总空喊口号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8 22: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家伙,二位在这研究商战呢。

老甲本身就是奸商。你跟他辨论商场上的事,这家伙肯定占便宜。。。。。。 ...
澳洲大头 发表于 2012-10-18 19:50



    老甲是国内奸商,体制内的产物,中国保护主义和裙带关系的得益者,他急需声东击西地掩盖这一点。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06: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转贴了内容你连看都没看啊?

富士损失了10%的市场,乐凯得到了一多半。如果只有柯达是富士的竞争对 ...
问题多 发表于 2012-10-18 21:42



很好,富士受打击之后损失了10%的市场份额,乐凯得了大部,柯达得了剩下的,这跟乐凯在市场上的地位没关系,它仍然不能跟柯达和富士竞争,它继续坐它的渔翁位置 。正是因为柯达和富士的存在,乐凯才活下来了。诸葛亮都懂这个道理。^_^

乐凯要是出击跟柯达竞争,它早就死了,就跟蜀国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5: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富士受打击之后损失了10%的市场份额,乐凯得了大部,柯达得了剩下的,这跟乐凯在市场上的地位没关 ...
社员甲 发表于 2012-10-19 06:31



乐凯的地位就是市场上的第三大供货商。任何比赛都可以俩人比,也可以三个人比。你不能说头两个人旗鼓相当,第三个人就不是场上的运动员。何况刘祥栽跟头,那第三名就是进级。这是三个人的比赛,他们之间有替代关系就有竞争。

你要想推翻我的说法,必须得说明,为什么作为一个消费者在买不到富士的时候,没有改买价格相同、质量相同的柯达,反而去买价格较低质量也较差的乐凯。构成竞争对手的内涵是你们有没有在共同的市场中争夺消费者。当有部分消费者对两种商品表示无所谓的时候,这两个商品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就是竞争品。

你说了半天都是在拍脑袋空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6: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凯的地位就是市场上的第三大供货商。任何比赛都可以俩人比,也可以三个人比。你不能说头两个人旗鼓相 ...
问题多 发表于 2012-10-19 15:03


刘翔跟谁竞争了?

没错,乐凯的地位就是市场上的第三大供货商。 如果没有乐凯也会是别的牌子。

那你也得说明:

为什么作为一个消费者在买不到乐凯的时候,没有改买价格相同、质量相同的柯达,反而去买富士。 or

为什么作为一个消费者在买不到柯达的时候,没有去买价格较低质量也较差乐凯,改买价格相同、质量相同的富士。 or

为什么作为一个消费者在买不到富士的时候,没有去买价格较低质量也较差乐凯,改买价格相同、质量相同的柯达。


你说了半天都是在拍脑袋空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8: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翔跟谁竞争了?

没错,乐凯的地位就是市场上的第三大供货商。 如果没有乐凯也会是别的牌子。

...
社员甲 发表于 2012-10-19 16:56



我就说你根本没有仔细看那篇文章里面提供的数据。光在这里瞎拍脑袋呢。

那个数据里面提出几个实质性的问题:

1、富士丢掉了将近百分之十的市场,这一部分中百分之六以上归了乐凯,而只有不到百分之4归了柯达。这说明,对于那百分之六的人来说,乐凯是富士的替代品,柯达在乐凯的价位和质量水平上,对百分之六的人来说没有竞争力。但是,这不等于柯达不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2、消费者调查显示,“在沿海,月收入3000元人士,买胶卷无所谓国产、进口,2000-700元收入出现品牌分化,700元下的大部分选择乐凯,在内陆地区1000元收入者无所谓品牌价格”。这说明, 只有当时中国的较高收入群体(沿海3000元以上月收入)才会选择柯达。90年代中期3000远月收入可不是一个小数,我们证券公司的部门经理以上才有3000元一个月。当时合资企业都没有证券公司收入那么高,外企白领也就是2000多块钱的收入水平。可是3000元以下的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在乐凯和柯达之间选择无所谓。我当时就是差不多这个收入段,而且不属于发烧友类型的摄影爱好者,却买得比较频繁,确实就是只有偶尔买柯达,平常玩主要还是乐凯。而收入700块以下的消费者才会绝对选择乐凯。这说明柯达和乐凯共享的消费群体的中间地带很大。这说明,如果柯达价格和其国外价格都不用说零售价,只要到岸价持平,零售商就不得不提价,结果就是损失一定比例的无所谓的用户给乐凯或者富士。但是从富士落败的情况看,柯达损失的客户不一定都会去买富士,而是会转向乐凯。这些都能证明,在收入700-2000的群体这个市场中,乐凯是柯达的实质性的竞争对手。

至于你提的问题,并不能说明中间段的行为,只能说明二者在中间群体之外有各自的消费群体。所以无助于解释如果柯达提价,必然会损失消费者给柯达这个能够说明柯达确实在低价竞争的事实。我举的例子恰好说明,柯达为什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把价格和乐凯锁定,乐凯提价,它也马上提,乐凯降价它也马上降。维持在5%左右的差价。因为他要保持对中间群体的吸引力。不过,这已经让它在中国光赔钱不赚钱了。

你居然没有意识到你给我提的问题对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来说其实是废话么?而且你说了半天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证据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19: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说你根本没有仔细看那篇文章里面提供的数据。光在这里瞎拍脑袋呢。

那个数据里面提出几个实质性的 ...
问题多 发表于 2012-10-19 18:40


证据我只要跟你一样上google也会是一大堆。

我的观点很明白:乐凯的消亡是柯达在中国跟乐凯打价格战的结果不是事实,乐凯是自生自灭,在中国那个特定环境下有它的生存空间。柯达和富士进入中国市场时,乐凯根本就还没有生产民用胶卷,由于80年代彩色胶卷昂贵,所以乐凯以国产低价进入了尚未饱和的彩卷市场,中国的彩卷市场自那以后就是柯达(美国)、日本(富士、樱花、三菱、柯尼卡)和国产(乐凯、把柯达的合资福达也算上吧),竞争激烈的是柯达和富士,而乐凯则占据廉价这个niche market,所以说乐凯面临的的对手实际上是国外品牌,而不是柯达一家,而这也正是乐凯能生存的条件,如果只有柯达在中国市场,那么乐凯一定会被柯达用价格战被灭掉,简单的事实就是98年的时候,柯达终于有机会全面收购中国的胶卷企业了,柯达是收购充满竞争力的中国胶卷企业吗?显然不是,与其破产不如让外国公司收购,这是那时候的国企的出路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网站

GMT+8, 2024-6-8 08: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