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5|回复: 14

[如何拍摄] ZT: 有关摄影构图技术的一些TIPS——纯技术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0 2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觉得这篇以实例来分析构图的帖子非常不错,就转到这里了。

有关摄影构图技术的一些TIPS——纯技术讨论
发表于 2012-5-10 23: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这篇以实例来分析构图的帖子非常不错,就转到这里了。
袜贩 发表于 2012-5-10 07:46



   谢谢分享,回家后要好好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0: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袜子,剧团正在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1: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6: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原则没遵守的也有非常有名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8: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有关摄影构图技术的一些TIPS——纯技术讨论

前言

  几年前我上到这个版的时候,曾经写过好几篇关于摄影技术方面的讨论,谈及一些基本的技术常识和技法。那个时候我就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构图技术的讨论,可一直没有时间。现在总算好,借这个活动,也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感受,体会和一些经验。

  我好久没来,也居然不知道城头换了大王旗,不好意思,就算我以此作为对新班组的支持吧。

  构图的问题,是摄影技术中的最基本问题。构图几乎是一切平面作品:摄影,绘画,平面设计作品等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是一个基本的框架。若是这个框架本身有问题,那无论你有再大的本事,有再好的内容,这个最后的成品,我不称它为作品,也已经有了先天的,无法挽回的缺陷。我曾经参加过的那些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摄影比赛的评选,都是采用分阶段淘汰的方式来选的,而在第一阶段首先被淘汰的,就是那些在构图和曝光方面有缺陷的作品,而这个范围通常会杀掉百分之五六十的参赛作品。在PS泛滥的今天,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前期的不足可以用后期来修补,但对于构图却全然不是这样,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该有的你没有拍到,而该没有的你却不可以靠PS抹掉来作假。在LA的时候,有一次,我,尤勤和JOHN在聊天的时候谈到婚纱摄影的前期拍摄,我们两个人都在调侃JOHN,说他那不是在拍作品,而是在拍素材。因为婚纱摄影本身由于其特殊的商业性,就必须要做相当大程度的后期制作。但JOHN解释说,尽管如此,完美的构图和被拍摄者完美的表情还是必须要保证的,而对此我们都同意。说这些是想要强调构图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无需后期制作的风光,人文摄影中,还是在必然需要后期制作的专业婚纱摄影中,都是一致的。

构图的基本技术要则

[1] 三分规则
  斑竹推荐的ic54321所写的帖子:【月末画廊】-2011.07中已经有详细通俗的介绍了,同时因特网上可以轻易地查到大量的文章,所以我就不在这里复述了,为节约时间。
  这个准则被摄影界普遍认为是关于摄影构图的黄金准则,也被认为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准则。当然,这个准则也是很多有经验的摄影者们,在力求创新的努力中首先想要突破的准则。我个人认为,一个学习摄影的人,至少需要有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来遵循这一准则,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体会之后,再来考虑突破。这就像孩子学步一样,首先要走稳了,才可以说跑。下地就开跑,那是一定会摔跟斗的。至少在绝大多数时候,遵循这一规则,可以拍出一幅四平八稳,没有构图错误的照片。

[2] 透气的问题
  在以往的讨论中,我不止一次地讲过一个原则,就是突出你的主题,去掉画面中不必要的因素和看点。其实这个目的的实现,就是通过构图来达到的。但涉及主题的主体在画面中的突出,并不意味着用主体占据整个画面,相反的,整个画面中,除了主体,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使画面得以有一些透气的地方,让人感觉舒服,不觉得压抑。对于风光片来说,通常就是需要留出足够的天空,或者留白的位置和空间。

[3] 平衡
  挑担子需要两边相对平衡,一手提东西的时候,身体需要往另一边倾斜,这些都是朴素的平衡原理。摄影作品的画面,其实同样存在这种平衡问题。通常人们说前景中景后景的配合,左中右景物的配合,上中下景物的配合,其实都是贯穿着这个关乎平衡的原理。一个大幅的画面,主体一定是集中在某个区域,那在相对的另一边,就应该有些什么辅助的景物来平衡画面,否则画面的主体这边就可能有太重,以至于给人要倾覆的感觉。

[4] 收敛点的问题
  铁路,河流,建筑,街道之类的具有几何特征的景物,如果不是横向穿过画面,那么必然涉及到在画面中收敛消失的这个点的安排问题。一般来说,这个点应该比较精确地被安排在井字格的那四个交叉点上,否则就会有些不舒服。通常来说,这个点并不是画面的主体,所以它的安排也通常被业余爱家们忽略掉,而很多专业教材也都不介绍这个问题,所以这就成了一个人们通常犯的毛病,一个影响画面优美的说不出来的因素。

[5] 线条切入点和切入方向的问题
  线条,如地平线,轮廓线,道路,花卉摄影中的树枝等等,从画面外切入画面,并且在画面中延伸,这是摄影作品必须涉及的内容。一般来说,如果你的画面不是绝对地对称,那就一定要避免它们在切入画面时的对称安排。以铁路为例,无论它的走势怎么弯曲,切入的位置,最好一边在画面下边的左三分之一,另一边在画面右边的底部,或者反过来。我这么几十年中,几乎没有采用对称的构图拍过照片,一方面我觉得很难找到绝对对称的画面,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这种非对称的构图实际上有较大的构图余地和发挥空间。
  花卉摄影中,应尽可能避免被特写的枝干水平地或垂直地切入画面的方式,稍微给他们一点角度,会让你的画面在构图上柔和很多。

[6] 给趋势的方向留足空间
  摄影作品是静止的画面,但我们所拍摄的,却是活生生的世界,这中间包括着人们的目光,走动的步伐,盛开的花朵,垂挂的叶片,拍起的浪花,风扬的发丝等等之类的,有着运动的趋势和方向的对象。在构图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在这种趋势所指向的方向上留出一些空间,以避免“撞墙”或者被“遮断”的那种感觉,而给观者一些遐想和品味的空间。

[7] 曲线的完整度
  在涉及到有曲线介入的画面中,应该尽可能地保留曲线的完整,不要让中间的一段走出了画面,又在前面重新走入画面,这样会给人断裂感,觉得很突兀。拍摄海岸线,桥梁,弯曲的公路等,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讲清楚,我后面找些图来说明这个原理。

  关于构图,这些就是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限制要素了,下面我会挑选一下大家的作品,和网上的其他大家作品来分析阐述这些原理。这个版上的片片,基本会出自报名参加活动的照片,和这段时间被置顶的照片,不针对任何人,也不出于任何偏好。还有些可能是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比较深刻的照片。先说好了,我拍的可都是大砖,会很疼的,别怨我。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疼一下没什么坏处。


实例分析

[1] 涉及三分规则的一些范例
  关于这个原则的好片很多,很容易找到,我就不一一列在这里的。给大家一个NG的链接,去那里看:NG.Landscape
  但坦白地说,希望大家不要迷信NG上的照片。的确,那里的照片有很多都拍得很好,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在基本的技术层面上存在缺陷和不足,注意我没说是错误,这是因为这个杂志的专业特性,导致他们对那些描述特殊的地理特征的照片,因为难得而网开一面所致。
  在这里我只列举有限的几张,大家注意看其中的三分构图。

godafoss-iceland-haarberg_51544_990x742.jpg

mt-moran-grand-teton_51548_990x742.jpg

morning-landscape-lithuania_43242_990x742.jpg

好,下面我们来看我们摄友们的作品。
shangxia2这张照片的山线,地平位置都还好,牛的神态也不错,但就是太中间了,往左往右一点都会比这样好些。而再下面那张的天空显然被裁切得太多了。 7162026322_4c0d591131_b.jpg 7162027156_cea4df4a07_b.jpg

dx247这张照片的拍摄现场颇有诗意,前中后都有,色彩也不错,但如果我来拍,我会把相机放低,把水平线放到下三分之一位置,把船的桅杆保持完整。这样就会比现在这样一半一半的状况好很多。 7155967010_7aff0e33d8_b.jpg

[2] 涉及透气问题的一些范例

云海飞雨的这种裁剪显然是想突出主题,但问题是剪得太过,以至于给人一种压迫感,因为画面不透气。依照我的看法,应该保留孩子的头部轮廓,都不会影响主题的突出。我不知道原片是怎么样的,但我觉得应该有比较大的余地。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倒是希望作者可以重新裁剪一下试试。 7137886883_9772d01b8b_b.jpg

相比之下,书菲的这张片的裁减就要好很多,有足够的空间来透气。 7132349733_cc36c0cfc8_z.jpg

心语无声的这张求砖片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有点不透气。对于风光片来说,透气的概念不是说是否有天空,而是说那其中的感觉是否有释放的空间。在这张片子中,因为天空和云型之间缺少足够的高亮部位,所以有些不透气。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不是因为构图的问题,而是因为曝光控制的问题所致。 7166278006_5836a8579d_c.jpg

  相比之下,她的这张照片就要豪气很多,看了就只觉得一个字:爽。天空中那个弯弯,不知道是个飞鸟还是CCD上的一点灰尘,但我宁愿相信那是飞鸟,因为整个画面因此而有了生机,太绝了。
  云海飞雨是个颇有点水平的爱家,我去偷窥过她的Flickr相册,绝大多数片子都令人叫绝。 5722322917_8822892825_b.jpg

阿玉拍摄这张秋色的时候,本来已经占据了绝佳的位置,从构图,线条的切入,视点的收敛等各方面都很不错,但就是看着不舒服,因为没有阳光。但大家要知道,阳光的作用,实际上是提供一个高亮区域,达到的效果,就是透气。看下一张同样是她拍的照片,从那个高亮区域的效果,大家就能理解这个概念了。 L9991183-L.jpg

这张照片虽然有了高亮,但却在几何上缺少透气的空间,应该把相机降低,把树缝中的天空位置尽可能扩大。和上一张所不同的是:上一张的树是开放式的,而这一张的树是封闭式的。所以同样是树,同样是天空,但各自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同的,透气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不同的。我知道这有点难理解了,但请大家多想想,从释放感觉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要狭义地认为只是天空或高亮而已。 somerby-waterfall3226-L.jpg

随便点开一张YuFoto的照片,看看你有没有压迫感?一定没有,很通透,可这里并没有阳光和天空,却只有灯光造成的明暗对比,但这却已经足够了。 7155754580_9796557f48_c.jpg

[3] 涉及平衡问题的一些范例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U班这张照片,但这张和我在开篇引用的NG的那张片子,都是前中后景,或者叫近景中景远景,相互配合以求平衡的典型范例: 455873455_a2b65ae4dd_o.jpg

老六说他随便拍了这张片子,但我却觉得这是张好片,也正好放在这里来说明左右平衡的问题。因为这张片子在画面左侧的结构要复杂过右侧,但作为视觉中心的灯塔位置却被很巧妙地安排在了画面右侧一点,同时阳光的高亮方向也去了画面的右侧,从而达到完美的平衡。试想如果阳光的高亮方向反过来指向左侧,那整个画面就会出现往右倾覆的感觉。或者灯塔被放在了画面的左侧,那感觉就会向左倾覆,因为左边太重。所谓平衡,并不是指有个物体,而是指视觉集中的位置是否太重。 6999687482_5efa1d2144_b.jpg

  至于上中下平衡的范例,我短时间内找不到一张较好的样片,只好拿自己的这张来说事儿,而这张片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上中下结构。
  拍摄夜景的时候通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部过暗以至于失去细节的状况,但摄影又是讲求暗部中需要有可读细节的,所以用远端路上的车灯线来补足这样的失衡。在构图的安排上,照顾的就主要是上下的结构。试想如果没有底部的山线,和灯光线,那整个画面就会显得头重脚轻,会倒下去的。 3235931046_b4f1949903_o.jpg

nanjing2的这张求砖片看起来就有些平衡上的问题,细节在画面的上三分之一,但前景却没有东西,当然土路本身在我看来是不能作为拍点的,因为它不够细致,也没有被足够突出。 7162963378_7fd3314933_c.jpg

而十方水土的这张片就更有平衡问题了,因为右下角那么个房屋的角给人一种危险建筑的感觉,不生根,没着落。通常面对这样的局面,需要把房屋的相当一部分结构拍进来,而且还要有呼应的地平,或者其他的建筑,来建立稳定感。

YuFoto的这张片中所有的重点都靠右,而且在构图上过于靠右靠下,压得整个画面随时都有可能要顺时针旋转的感觉。如果天空中有一些精彩的云型,那也许会好些,可以起到一些平衡作用。 7061379427_415283a7ab_c.jpg

逐梦天涯的这张片不仅有平衡的问题,而且也有基本井字格问题,同时还违背上述的规则[6]:在趋势方向缺少空间,以至于树枝撞墙,被无情切割。如果这两个树能被拍者往右下方向种一点,把树的枝叶保留全了,不失为一张完美的片子。 6920077804_2986a7a24a_b.jpg

[4] 涉及收敛点问题的一些范例

我在不经意中看到阿玉的这张求砖片,觉得非常好。电线对于摄影画面来说通常是很恼人的东西,但在这里的电线和右侧插入画面的小路,完美地收敛去了画面深处的浓雾中,而且还在个很不错的点上,简直有些绝妙。这张片子可以作为我这个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供大家借鉴。 L9991160-L.jpg

逐梦天涯的这张片子中,马路的收敛点也算是放在了个很不错的位置上。 7154547178_34e2f6586b_c.jpg

其他求砖的片片中,似乎没有看到涉及这类问题的,就省了我的力气,往后有机会的时候再探讨吧。

[5] 涉及线条切入点和切入方向问题的一些范例

除了上面阿玉那张片的切入点可以借鉴之外,JZUO的这两张花卉的切入点也颇有借鉴之处。通常切入的要点是想法避免横平竖直地切入,那样会显得太硬,令人不舒服。 7167683792_1991d7e1c3_c.jpg
7167685396_3cde0ec073_c.jpg

十方水土这张片的切入角度就稍微有些问题,本来曲线是很不错的,可惜切入太直白了,随便往左或者往右转30度,情况就会发生巨大的差异。

顺便提一下,这张片的弯卷处应该放到井字格的坐下点上去,那会好很多。

看一张我的照片,注意切入线条在两边画框上的位置安排,同时也看看收敛点的安排。 3228181984_762acb882b_o.jpg

求砖的风光片中,我没有看到什么值得讨论的,也另题再论了。

[6] 涉及给趋势的方向留足空间问题的一些范例

心语无声所拍摄的这桢照片从色彩,曝光等各方面都很有诗意,但问题就在作为主体的草簇被放到了流水的走向边框方向,因它的阻拦而带来的水流和色彩变幻被无情地抹杀了,让我觉得无限遗憾。试想如果草簇往左移三分之一到井字格的左上交点,那该是多优美的呀。 5715013543_9712872b94_b.jpg

akuan已经分析了这张片的撞墙问题,同时片中的人物站立的位置也有问题,至少应该在井字格的右下点,甚至更往右去一些,才可以留出足够的空间给鱼竿的走势。

水珠有强烈的坠落趋势,但画面却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让它下坠。 7167687090_9d7bf0f639_c.jpg

这张片片中,树枝的位置是典型的有此类问题,不仅撞墙,而且还没无情切割。 7162206592_9ff6c3b48d_c.jpg

看两张NG的人文片,注意其中运动方向上的空间安排。 kambala-buffalo-race-india_47054_990x742.jpg
rajasthani-girls_40061_990x742.jpg

看一张我自己拍的,注意云的走向和汽车的走向上,对于空间的安排。 3227294099_03fa1b4119_o.jpg

再看一张,人物运动方向上空间的安排。 5095347953_b53edae514_o.jpg

目光所注视方向上,人物的安排和空间的安排。 5095937360_580de95dd0_o.jpg

[7] 涉及曲线的完整度问题的一些范例

NG上的这几张照片都是很好的例证,我要说的就是这些起到轮廓勾画作用的曲线,应尽可能地保证在画面中的完整。试想一下如果这样的曲线在中途被边框切断,又在前面再次进入画面,是否会是件灾难性的事情。 lake-assal-djibouti-steinmetz_46572_990x742.jpg
snake-river-melford_49130_990x742.jpg
bicyclists-italy-allard_26738_990x742.jpg

这幅中是画面左边的那条高速路。 shanghai-highways_20007_990x742.jpg

好了,实例的分析就到此结束。





编后

  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总算把这篇文字给搞定了,累死我了。我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也一定是很累的了,所以请接受我的谢意。
  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有所体会,有所提高,尤其是对那些被在这里提及的照片的拍主。但摄影,是个学习和练习的过程,需要大家去拍去练。我强烈地建议有心想提高摄影技术的爱家,花时间去学习关于摄影的理论知识,而不要光花时间和用照片来积累,尽管现今的数码照片成本几乎为零。同时,我个人建议那些本帖中照片的拍主们,大家回去原地,再去拍摄原来的场景,把问题和不足都避免了,贴上来让大家看看其中的改善和感觉。我女儿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经常这样交作业,重拍,再交作业,再重拍,这样的练习,让她的提高很快,也感受很深很实。记得有一次她去拍了一张学校操场上的跑道和背景上的足球场球门,为安排前景中道线数字的位置和背景中球门的关系,曾经前前后后地去重拍了七次,直到最后,连她自己都说:感觉舒服多了,也明白了其中的原理。我回头会贴一组她开始学习摄影两年之后去欧游时拍摄的照片,来说明学习带给她的进步比若干年的实践要强很多。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被好多人问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说:“你们怎么能看得出一张照片的好与坏?又怎么能判断得出拍摄者的功力?”其实这主要就是来源于两方面的评价:技术层面的和思想层面的。技术层面就是看这幅照片中诸如构图组织,曝光控制等技术要素的掌控能力,而思想层面就是看照片本身所传达的含义和拍摄者的感受。如果大家都去学习理论,再加上几年的实践,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得到。
  说到这里,想起一件事情:我们这个坛子中有个号称学习摄影不过三年的ID,把自己的照片和另一位有着若干年经验,有着很高水平,使用很高端的镜头的人拍摄的照片一起,放上来作为自己的作品SHOW UP,却还引来一阵喝彩,让我们这些看的人觉得哭笑不得。要知道一个行家的照片可能在构图组织之类的基本技术要素方面存在缺陷或不足,但却绝不可能在这方面犯任何低级错误,更不可能把这些存在错误的照片拿出来SHOW UP。同时这位ID竟对摄影无知到不懂得三米开外,不足10CM的景深是不可能用任何50MM的镜头拍摄出来的,也不懂得微距摄影需要使用专门的微距镜头这等基本常识。可见不学习理论的危害有多大,足以毁了作为一个女人的诚实和人品。

  这个讨论就到这里,再次申明,这些是我自己的看法,感受和经验的总结,不一定都正确,但供大家参考。最后,感谢大家的时间,也欢迎大家的批评。
a
DSC_5147.jpg
DSC_514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8: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什么,打击教条的“打教”专业户老柞上哪儿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8: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正想转过来呢。

不过我觉得这位评讲得有点僵化,构图的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不过是个阶段性的追求,过犹不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9: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认真地拜读了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11: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正想转过来呢。

不过我觉得这位评讲得有点僵化,构图的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不过是个阶段性的追求, ...
不道 发表于 2012-5-11 08:51


点评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1: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正想转过来呢。

不过我觉得这位评讲得有点僵化,构图的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不过是个阶段性的追求, ...
不道 发表于 2012-5-11 08:51


呵呵,老道是比较有那什么细胞的人,比较特殊。但对一般人来说,需要这样一个过程。要想突破它,首先要了解它,学会它。完全的没有条条框框也不对。比如,水平线校正的问题,因为拍摄时不注意造成水平线不平,和为了艺术表现而有意斜拍,完全是不同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21: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老道是比较有那什么细胞的人,比较特殊。但对一般人来说,需要这样一个过程。要想突破它,首先要了 ...
袜贩 发表于 2012-5-10 22:59



老满刚开始拍风景时,对为啥有前景,后景不是十分理解。 曾听书记和老柞吵吵过啥“有我”“无我”之说,也听过羊倌的不喜欢非得有近景之说。只是当时奈于老满完全不理解这些所以也就是一听一出而已。

现在老满理解一些了。比如如果你要突出画面的层次感来表达你对画面的理解,那么清晰的前景+后景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这类片子可以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有我”感觉。

所谓“有我”“无我”不过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关键是“度”的把握,这也是老满追求的。嘿嘿。  

构图如果与意境机械结合,那就是不合理了。所以老满也不太赞同过于中规中矩的。黄金分割与三三法则与人眼生长的位置有关,也是十分道理的。关键是这个东东是为意境表达服务的,不是为了构图而三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22: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满刚开始拍风景时,对为啥有前景,后景不是十分理解。 曾听书记和老柞吵吵过啥“有我”“无我”之说, ...
新满人 发表于 2012-5-11 21:08


之所以说艺术这个东西是个人的感受,不像科学技术那么是非,好坏明确。 我觉得通俗的说就是看着舒服就好。当然这个舒服是相对的,今天你看着舒服的片子一年以后可能就看着不舒服了。


前景的应用也不是绝对的,但很多情况下,有前景会增加立体感,纵深感,也就是说增加了张力,同时前景有时使画面表现的更含蓄。如果没有前景,给人以直奔主题,没有回想余地的感觉。什么东西太直白了表现力反而不足了。


纯粹个人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23: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说艺术这个东西是个人的感受,不像科学技术那么是非,好坏明确。 我觉得通俗的说就是看着舒服就好 ...
袜贩 发表于 2012-5-11 09:47



说的多好啊。很多艺术美感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懂得欣赏毕加索的毕竟是少数。  至于你这观点的高低就得小文来评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2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说艺术这个东西是个人的感受,不像科学技术那么是非,好坏明确。 我觉得通俗的说就是看着舒服就好 ...
袜贩 发表于 2012-5-11 09:47



很同意,太过直白意境就可能坏了。比如拍月亮,一个大大的月面地图,似乎不能给人多少想象的空间与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网站

GMT+8, 2024-4-29 05: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