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6|回复: 5

Glengarry Glen Ross和银行犯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9 23: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电影好像是在什么时候看过比较详细地介绍,不过情节都不记得了。但是前几天看了一遍完整的,结合当前的经济危机,和前些天讨论的服务行业过分强调绩效管理模式,让员工失去自豪感,让管理人员变得没有人味儿的现象,不胜唏嘘。

电影说的是一个地产公司的小门脸儿里面,忽然来了上面的特派员,彻底改变经营方式。给每个人每天两个联络对象,限定期限进行业务比赛,拿不下合同的或者拿得少的就会被辞退。问题是,他们拿到的联络名单都是以前就拿不下来的客户,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加班加点地干。结果原本还算和谐的工作关系忽然一下子紧张起来。特别是管理人员表现出的冷酷无情,把员工逼得直想馊主意。最后,真有人想出了馊主意……

关键是,这样的工作关系让原本宽厚的人成了暂时得势就不用白不用的小人。我做了一个合同,你还没做成,我就马上趾高气扬。如果我不这么对待你,等你回头谈成了就会骑在我的脖子上,甚至是管理人员的脖子上拉屎。

这个电影是1992年拍的了吧?十几年以后出现了次贷危机不知道和公司里面的绩效管理模式有多少直接关系。这家小公司的变迁恐怕有些极端。但是,这个电影恰恰点出了这样的管理模式的要害。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手段是可以不择地,哪怕是欺骗。

电影没有太多的场景,几乎就是没完没了地对话。几个人不断地你上我下,我上你下。你很难判断到底谁会最后占了上风。结尾是,犯了事的老员工被叫到办公室里去,另外一位不知情的员工聊天时透露了些许人情味儿,老员工就感动得要命了,似乎要向他道别,或者向他表示坦白,但是这位不知情员工的客户电话不断,竟然没有时间跟老员工说再见。老员工几次欲言又止,最后只好作罢。看他那满眼的哀伤,和将要面对的残酷现实,你不能不感动。

看完这个电影,正好BBC有个纪录片,追查金融城老板们的退休金。那些干了多少年的老员工,最后才拿到一年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再看看那些大老板,离退休还早,就拿到了上千万。把一个公司经营破产了,他们一分不少拿,而且换个地方接着拿。甚至在金融危机之后的现在,这些肇事者还在接着把大量的钱往自己的腰包里划拉。所谓的独立董事本来应该是监控银行的工作,但是一看背景都是这些老板的老朋友,贵族俱乐部的成员。 在金融危机之后,银行给他们的工资反而比以前更高出来好几倍,就是为了堵住他们的嘴。

看了这个电影和纪录片,我开始不那么痛恨银行的所有员工了。这些老板们利用了貌似公正的竞争制度把底层的人挤兑得胡说八道,要求银行的员工承担金融危机的损失,但是他们自己反而挣得更多了。他们都应该进监狱!而且是连滚带爬地进去,呸!

嘿嘿
发表于 2009-5-19 23: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都是上面的大老鼠最可恨。下面的在危机的时候丢了工作不说,还要被别人指责。比较惨。 

我的一个朋友本来博士毕业了要去银行工作。他念的东西跟金融,数学都不是有直接的关系。可是APPARENTLY 银行业就要这样的博士。 他去英国两个地方面试了。记得其中一个是GOLDMAN AND SACHS。他还跟我说那时候在利用业余时间读很多金融的书,为面试做准备。 到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没成。还好没有。不然他现在也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01: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你尽可以破口大骂高层管理人员们的自私与贪婪。但这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又想有自由竞争,又看不惯贫富不均。嘿嘿。政府也是很难的。如果你把政策定的太死,高管们捞不到太多的利益,他们还会呆在这里吗?肯定另谋高就了。留不住人才,你的国家还能保持竞争力吗?

那些把公司弄亏了仍然拿大钱的,那也是合法的,当时签合同时都规定好了。比如这次美国的一些大银行拿了政府的舒困资金发奖金,从法律上讲是合法的。所以他们才敢那样做。政府除了谴责也没有办法强制他们吐出来。最后是大多数人觉得道德上的压力太大,才退回来。

自由竞争永远都是残酷的。过去各个国家之间联系不大,所以竞争只是在同一个社会里进行。现在世界经济连成一体了,你不仅和本国人竞争,而且还要和外国人竞争,压力更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02: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的专访特地提到了这些,问题是,并不是你想象得那么简单。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他们中的有些人还在继续cash in。把Barclay搞垮的几位高管之一,又去了其他的银行,重新签下了天价合同。虽然工资看上去没有以前那么高,但是有front payment,正好能够补上他们在Barclay被开掉时损失的奖金。还有很多对冲基金的经理,搞黄了一家,再换一家,换了以后工资还加倍。

所谓的人才,你看看那些独立董事,本来应该是起到监管作用的,单是是清一色的英国贵族子弟。其中有的人连任何经济或者会计的训练都没有,根本就不懂金融。在董事会讨论费用的过程中,就是聋子的耳朵。他们每个人身兼多个公司独立董事的职位,一年拿7万英镑,在金融危机前,他们在一家公司中的收入只有2-3万。银行比以前不赚钱了,他们的工作量也没有增加,但是他们的收入反而提高了。说白了就是公司董事贿赂独立董事让他们闭嘴。而且这7万只是他们在一家公司的收入,他们一个人一般要在5-6家公司当聋子。

这就是自由竞争?我怎么学了这么多年的经济学没有碰上过这样的定义呢?还是发明一个新概念吧,省得混淆了:自由竞骗。属于市场竞争失灵的一种。

当然他们的行为现在合法,但是里面的猫腻多了。什么留住人才啊,你以为金融业就那么复杂啊。告诉你吧,冰岛的金融以前搞得那么红火,其实就是一群渔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05: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呸一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08: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竟骗,这个提法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四海人民公摄 - 海外华人摄影爱好者网站

GMT+8, 2024-5-13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